是真名士自风流,惟大英雄能本色

开卷有益 | 2007-11-17

史湘云,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她那阳光灿烂的笑脸对每一个读者来说都充满了诱惑。她那自由奔放的灵魂给女儿国那漫长而刺骨的寒冬,带来了灿烂的阳光。然而在那“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群芳髓(碎)”的《红楼梦》中,女儿国的春天是那样地姗姗来迟,却走得那样地脚步匆匆。诸女儿又有谁不命苦?史湘云自然也不例外。然而史湘云却活得那么飘逸洒脱,放任自然,实在值得我们深究!

史湘云是金陵显贵史侯家的遗孤,贾府老祖宗贾母的孙侄女。由于她“襁褓之中父母违,”而颇受贾母爱怜,从小就在贾府里住,与宝玉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建立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友情。她的“本色”也是在那时形成和发展的。根据张爱玲的看法,早本的《红楼梦》是从史湘云小时候在贾府和宝玉一起住开始写起的!后来为了内容和结构的需要才修改了的。

鲁迅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曹雪芹用浓墨重彩塑造了喜着男装,顽皮淘气,豪迈爽直,有英气,喜饮酒,诗思敏捷,才情超逸的史湘云这一典型的个性化人物。他对史湘云这一典型的个性化人物的写作手法和传统人物的写作手法是完全不同的,就是在《红楼梦》中的人物也找不到相似的写作手法。史湘云是在元妃归省后,繁华已过时出场的。在《红楼梦》中,一位重要女主角的出场是如此的平静,却又如此的突兀!然而我们却能在如此突兀和平静的出场中,了解了史湘云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了史湘云的性格。在那万人称赞的“爱哥哥”声中,史湘云的到来使黛玉两面吃醋,与宝玉发生争吵。并通过语言的描写把他们之间的关系刻画的丝丝入扣。次日清晨,宝玉前去看黛玉、湘云,只见他姐妹两个尚卧在衾内。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副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宝玉见了,叹道:“睡觉还是不老实!回来风吹了,又嚷肩窝疼了。”这里通过史湘云和林黛玉睡态的描写,表现了她们两个迥然不同的性格,并且将黛玉的处事精密与湘云的大而化之作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湘云的一出场就为我们勾画了一副人物关系图,我们借此也了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以后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的塑造及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曹雪芹在塑造史湘云这一形象时,让她于妩媚中杂染了一些风流倜傥的男性风采。她与宝玉、平儿等烧鹿肉吃。黛玉讥笑他们,湘云回击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的膻的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真是豪爽不羁,胸怀坦荡,气概万千!她在穿着上总是喜欢男装,而且还给她后来收了的葵官以男装作小童之状貌,又给葵官取名叫“韦大英”。盖明喻“惟大英雄能本色”一语,她自己有英雄气概,也希望别人能似她。这也造就了她豪气肝胆,敢抱打不平的性格。比如当她听到那邢岫烟受了亏待,马上拍案而起,要去质问迎春,黛玉嘲笑她:“你又充当什么荆轲、聂政!”同样的作为客人,在对待贾府主子们态度上,史湘云是表现出一种不卑不亢,与人为善,却从不巴结攀附的风格,也只有她敢于动气,把一腔怒火发泄出来,要分出个是非曲直,理出个黑白两道来。如此之胸襟又岂是书中其他人物可比哉!

史湘云的胸襟不单止以上的表现,还有她的心直口快和平等待人也是难得之胸怀。有一次大家一起看戏,凤姐当众说台上演小旦的: “这个孩子扮得活像一个人, 你们再看不出来。”薛宝钗明知道,却“只一笑不肯说”,贾宝玉“亦不敢说”,只有湘云心直口快,她接着笑道:“倒像林姐姐的模样儿。”结果引发了宝玉与黛玉的争吵。而当时,史湘云因宝玉对她“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便回头叫翠缕收拾包袱要回去,因为她不愿在此“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也只有她敢于说黛玉毛病“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制你的人”。还有在宝琴他们刚来的时候,湘云就直接跟他们说;“别的地方只管顽笑吃喝,就太太屋里别去,那屋里的人多心坏是要害咱们的”。如此的心直口快,敢说敢笑,敢怒敢骂,在红楼诸女中,这种自然、纯真、善良的个性,舍湘云还有其谁?

史湘云对任何人态度都表现出一视同仁,与人为善的性格特点,即使在丫鬟婢妾们的面前也是如此。如在教香菱做诗时,她“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其诲人不倦的精神可与黛玉比美了。她和自己的丫鬟翠缕论阴阳,就像朋友间说家常一样。这那里像侯府的千金小姐,如此之平易近人,怎不令人喜欢!

这就是史湘云的“是真名士自风流,惟大英雄能本色”也,岂是那些世俗的迂儒腐士所能理解和相比的

为了使湘云这一艺术形象更丰满,作者还表现了湘云超逸的才情和敏捷的诗思。芦雪庭联句、凹晶馆联句以及每次诗社赛诗,湘云的诗来得最快, 也来得最多, 并且表出了她那潇洒跌宕的风格。咏白海棠,她来迟了,在别人几乎已将意思说尽的情况下,她竟一连弄了两首,且新颖别致,另有意趣,赢得了众人的赞叹和激赏,被评为压卷之作。写菊花诗时,她也会吟出“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这样的诗句,俨然以隐士自居。芦雪庭联诗,由于她吃了鹿肉,饮了酒,诗兴大作,争联的既多且好,竟出现了宝琴、宝钗、黛玉共战湘云的局面。众人都笑道:“这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其实,联诗联得如此舒展随意,收放自如,这都是她那超逸才情和敏捷诗思的表现。

湘云不但会写好诗,而且她本身就是一首好诗,一幅好画。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圃”,那是一首青春的赞歌,生命的乐章,写得笔酣墨饱,热闹非常,而史湘云则是其中最活跃的分子。大家划拳猜枚,饮酒赋诗,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庭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玩了一回,散席时却忽然不见了湘云。正说着,只见一个小丫头笑嘻嘻地走来说:“姑娘快瞧,云姑娘吃醉了,图凉快,在山子石后头,一块青石板凳上睡着了。”众人听说,都笑道:“快,别吵嚷。”说着,都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掺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嚷嚷说:“泉香而酒洌,玉盏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宜会亲友。”……这是画,这是诗,是诗情画意化的史湘云。面对这样的一个人物,谁不觉得可爱呢?谁不为之倾倒呢?

在第五回“太虚幻境”中,湘云的曲文云:“襁褓之中父母违。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在此,我们可以看到史湘云的境遇与林黛玉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是父母早逝,同样在小时寄居在贾府,都和宝玉的关系良好。比如她对黛玉说的:“我也和你一样”,“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就说明了这种情况。然而,在性格特征上,史湘云豪爽开朗与林黛玉的多愁善感适成鲜明的对比。且不说史湘云一出世就尝到了父母双亡的辛酸。又有谁会理解一个侯门的千金小姐,尖尖十指阳春手,竟然要拈针带线做工到天亮。在大观园里短暂的生活,是湘云最快乐的时光。可是,当她不得不回家时,回身嘱咐宝玉要记得提醒史太君常常接了她来。那时,史湘云将哭而不敢哭的情形,在我的心中,那才是真实的史湘云,那才是尝尽人生苦楚的史湘云。可怜的女孩,连哭都有那么多的顾忌,在那封建礼教的风刀霜剑的氛围笼罩之下,史湘云失去了发泄痛苦的权利。比起林黛玉那尽情的眼泪来,湘云不是更要令人可叹吗?然而她为什么能够很快忘掉这些不愉快的事情,继续和姐妹们“大说大笑”,还是那般嘻嘻哈哈,对生活兴味盎然,充满热情呢?原来她是“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也就是说,这种性格是天生而成的,也就是作者赋予她的。在史湘云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对封建礼教的不屑,对痛苦的蔑视,对自然、纯真、善美等美好个性的追求

多数读者都觉得史湘云才是宝玉的理想配偶。至于结果如何,由于后文佚散我们无从谈起。然而,史湘云她是不是真的“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呢?我看未必!她每次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爱哥哥呢?”她在第一次出场时,替宝玉梳头,发现宝玉头上的珠子不是同一色的,而她记得是同一色的。说明了她对宝玉的留神在意。还有当她捡到宝玉所掉的金麒麟时默默出神;宝玉一来——连忙藏起,如此细节,写坏湘云矣!当有人来相亲,袭人向她恭喜时,她顿时红了脸扭过头去岔开话题。这些都是作者为了表现她应有的少女的纯真情怀,也是为了说明史湘云还是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的!

那么湘云在宝玉心中地位如何?我们从湘云第一次出场时就可了解到了。一听到“史大姑娘来了”,正在和宝钗说话的宝玉立马抬脚就走。在打醮时,当宝玉知道史湘云有一个金麒麟时,他不管黛玉的嘲讽而把金麒麟揣了起来。由此当知宝玉待湘云之厚了。

还有就是小说中其它暗示,这在《红楼梦》的中心环境怡红院的布置上可略见一斑。在怡红院中种着两种植物:“一边种着数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株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葩吐丹砂。”按《红楼梦》“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写法,它们并非简单地是两种被种在怡红院这个特殊地方的植物,而应有所象征,极有可能是宝玉心中最为器重的两个女子,因为她们的位置重要,所以作者把他们种在了《红楼梦》的中心环境怡红院中。芭蕉应是自称为“蕉下客”的探春,而海棠则是史湘云的象征,最为明显的证明是第六十三回抽花名签时,探春抽到的是杏花,李纨是老梅,宝钗是雍容大度的牡丹,黛玉是生不逢时的秋芙蓉,都与本人的品行极为相似,而湘云抽到的是海棠,签上的诗句是“只恐夜深花睡去”,正是苏轼咏海棠的名句,而湘云也有醉卧芍药圃的类似之举;其次小说中湘云的丫鬟名为翠缕,与文中的“丝垂翠缕”暗中相合;再次在结海棠诗社时,每人写的诗只一首,独湘云两首,且为压卷之作。

在中国诗的传统中,常心海棠为春花之主,如宋代李弥逊的“海棠开后春谁主,日日催花雨”, 海棠当为红楼诸花中的花主,而它的胭脂色也当为《红楼梦》的象征之色。作为海棠仙子的史湘云,则应是诸艳之冠,她有着海棠般的艳丽和富贵,也有海棠般的豪放不羁的个性,更有海棠般贪睡的习惯,简直是花人合一,美仑美奂。

由此,我们应知史湘云在贾宝玉心中的地位并不比黛玉差;也应知道她在《红楼梦》中的地位的重要性。在此,或许有人会提出异议。说史湘云曾经劝过宝玉走仕途经济之道,致令宝玉大生反感,慨叹闺阁之中,竟也沾染了禄鬼之气,和宝玉对黛玉的称赞岂不是分出了高下了吗?其实她是因为常和宝钗一起受了宝钗的影响,鹦鹉学舌而已。这更说明了史湘云的心直口快,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依我看来,估计史湘云她连什么是“仕途经济之道”都是不太清楚的。如在第五十六回中,史湘云她连什么是当票都不知道。由此可知她对俗世是一知半解的。从书中我们得知宝玉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了史湘云,因为宝玉知道这些话并不是史湘云的本意。

然而,遗憾的是,在最终完成史湘云这个人物塑造之前,曹雪芹过早地死去了。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史湘云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人物,她的性格和形象有待进一步充实。在她的判词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中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虽说判词中表明了湘云的最后结局,至于其过程如何没有进一步明确了。虽说有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可惜其艺术形象已大不相同了。正如,张爱玲所说的人生三大恨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未完。”红楼的未完,成为了我们人生的一大恨事。史湘云也就成为了独立于蒙蒙烟雨中的海棠仙子,更是“春梦随云散,落花逐水流”后的艳丽彩霞。

史湘云那自由奔放的灵魂,宛若一株海棠花,如水般清丽,似云般飘逸,像霞般绚烂,俏然独立于红楼诸艳之中,成为大观园的春天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像史湘云这样旺盛而美丽的生命到最后也是“云散高唐,水逝湘江”,归入了太虚幻境的薄命司。这将引起我们的什么思考呢?对毁灭史湘云的那个社会和势力产生一种什么感情呢?


微信视频号:清音摆渡 | contact@abcxyz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