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

开卷有益 | 2008-08-31

李善长像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明朝开国大臣。少年时曾经读书,喜欢法家思想。他为人机智多谋,善于推断时事。元至正十四年(1353年),投靠朱元璋,他劝朱元璋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做法,以成帝业。从而受到朱元璋青睐,作为参谋,参预机要,组织馈饷,不断被委以重任。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攻占太平府,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任大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封他为宣国公。后来朱元璋改制,以左为上,李善长于是成为左相国,居百官之首。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为帝,李善长被任命为左丞相。后为胡惟庸案牵连被杀,卒年77岁。

李善长投靠朱元璋时,正是朱元璋急需谋臣之际。朱元璋问他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安定下来,他说:“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一番话深得朱的赞同,于是用为幕僚。后来朱元璋威名日盛,来投奔的人与日俱增。就由李善长考察他们,荐举优秀人才。臣僚之间出现矛盾时,也是李善长去做双方工作,消除隔阂,显示了很高的才能。郭子兴想把李善长调过来辅助自己,李善长坚决辞谢不去,使朱元璋更加信任他。

李善长注重取信于民,建议严明军纪、禁止抢掠。朱元璋十分赞同,立即严厉整饬军纪,使百姓得以安定,由此朱元璋的队伍声名日振,附近百姓纷纷前来投奔。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攻占集庆,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胜利面前,朱元璋的部队士气有些松懈,掳掠事件时有发生。为整顿军纪,李善长精心导演了一出“假杀徐达”的好戏,这出戏十分奏效,使徐军攻克镇江后,秋毫无犯,镇江城内平静如常。朱元璋的队伍更得民心,大大推进了根据地的扩展和军事上的成功。从此,“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决于善长”。此后朱元璋率军频繁作战,李善长则始终居守应天府(今南京)。作为朱元璋的根据地,应天府至关重要,朱元璋信任李善长,才将应天委托给他。而李善长也没有辜负朱元璋的重托,他全力以赴,努力工作,表现出了极为出色的组织和管理才能,在很短时间里,便使应天将士和睦,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百业兴旺。充裕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前方,保证了军队的战斗,为朱元璋打下江山立了汗马功劳。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徐达率领的朱元璋大军,在战场上东征消灭了张士诚,北伐攻取了山东,向南逼降了方国珍,接着挺进福建,所到之处,势如破竹,建立全国性政权的条件基本成熟,以李善长为首的文臣谋士开始为朱元璋登基作好各项准备工作。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由李善长担当司仪,朱元璋在六朝古都金陵(今南京)南面称帝。

洪武元年(1368年)五月,太祖去汴梁(今河南开封)视察,留李善长在京居守,大小事务都由李善长自行处置,可见太祖对李善长非常信任。以后,朱元璋把除军事外的一切朝廷事务,事无巨细,都由李善长掌管,李则不厌其烦,认真处理,井然有序。

明朝建立后,徐达、常遇春等大将仍在出生入死、戎马倥偬。而李善长身居后方却享受高官厚禄,自然招来非议。于是太祖强调:“我既为君,善长当为相。”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说:“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于是授给他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为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授铁券,上书李善长“东征西讨,日不暇给;尔独守国,转运粮储,供给器仗,未尝缺乏;专繁治剧,和辑军民,各靡怨谣。昔汉有萧何,比之于尔,未必过也。”免二死,子免一死。当时封公之人,仅有徐达、常遇春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李善长六人。而李善长位居第一,荣耀之至。

李善长虽然功劳卓著,但他也有性格缺陷。《明史》说他“外宽和,内多忮刻”。即外表宽厚温和,而内心狭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因侵犯了李善长的权力而遭灭顶之灾,李饮冰被割乳身亡,杨希圣遭劓鼻而残。洪武元年(1368年)太祖视察汴梁时,李善长亲信、中书省都事李彬犯罪,御史中丞刘基依法判斩,李善长却要求不作深究,刘基请示皇帝后,杀了李彬。李善长十分气愤,上奏诬告刘基专断擅权,还窜掇别的官员奏告刘基,刘基终于被迫告老回乡。李善长位高权重,是淮西官僚集团的核心人物。在他的力荐下,胡惟庸从宁国知县一步步爬上左丞相的位置。他们当政时,淮西集团在朝中居于统治地位,处处排斥不是淮西派的官员。朱元璋虽靠淮西势力起家,但也要笼络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服务,他更怕淮西集团势力膨胀威胁皇权。这就造成了朱、李间的矛盾,也埋下了李善长悲剧的伏笔。

胡惟庸为相后,大权在掌,专行横断。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擅权、植党、枉法等罪状杀了胡惟庸,接着大兴党狱,株连三万多人。虽然没有追究李善长,但对他的怀疑、不满却与日俱增。二十三年(1390年),监察御史告李善长与胡、蓝都有牵连。朱元璋斥责李“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赐缢死,终年七十七岁,其全家七十余口一律处斩。朱元璋手诏条列其罪,为《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

次年,虞部郎中王国用上书为李喊冤:“善长与陛下同心,出万死以取天下,勋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使善长佐惟庸成,不过勋臣第一而已矣……今善长已死,言之无益,所愿陛下作戒将来耳。”太祖看了竟无话可说。明代史家郑晓、王世贞等人都对李善长参与谋反持否定态度。


微信视频号:清音摆渡 | contact@abcxyz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