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积成名,恶积灭身

与佛陀谈心 | 开卷有益 | 2010-04-07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古人对善恶有报非常重视,留下很多劝善弃恶的告诫。如:"善恶随人做,福祸自己招"! 《左传》上说:"善不可弃,恶不可长。"还有:"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这是唐太宗李世民《赋尚书》中的诗句。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好皇帝,对一再进逆耳之言的魏征隐忍不发,没有把他杀掉。唐太宗的"好善",由此可见一斑。

《普照国师语录》上说:"善积以成名, 名积以成功, 功积以成德,德积以成道。"积善因,得善果。在经典《百缘经》中记载着这么一则故事:

往昔佛陀在世时,在迦毗罗卫城中有一位十分富有的长者,家有财宝数以万计,长者生有一男孩,男孩不但有世间少有的端正容貌,而且身上和口中皆散发旃檀香,长者对儿子万分喜欢和爱戴,就为儿子取名"旃檀香"。旃檀香长大后随佛陀出家并征得正果。

有位比丘看到旃檀香如此不凡的生平,遂问佛陀,旃檀香往世曾有什么福德,才使今世不但能生于富豪之家,身口皆发放香味,而且还能遇到世尊出家征得正果。

佛陀庄重地回答:"早在前91世时,当地有座葬有毗婆尸佛德舍利塔。有一天有位长者来到佛塔,见佛塔表面破落,就和泥涂抹平,又以旃檀香涂散在上面,并发了善愿后才离去。 正因缘于此功德,从那时至今已91世, 他都未堕入恶道,无论投生在哪世哪家, 身口皆散发着香气,受用着大福。乃至今世又值遇佛陀出家得道征得正果"。

世人讲"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佛教讲"自作自受"。《易经》上也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行善做得少的人,要发慈悲心,行善积德而得佛菩萨慈悲加持;曾经做过恶的,要知道悔悟,现在从善还来得及,也能得到佛菩萨慈悲加持。要知道,十方三世的佛菩萨以其无比的慈悲和智慧,时刻都在加持每一个众生。

一位叫禅海的年轻人,在一次冲撞当中误杀了一位高官,于是走上流亡的道路。他到很远的一个寺院出了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为了补偿他的罪过,他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举。

禅海知道某处悬岩上面有条道路非常危险,已断送了不少人的性命。因此,他决心在它下面挖一条隧道,取而代之。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日日不辍。三十年过去了,一条长达两千多米的隧道,终于挖通了。

在禅海完成这条隧道的前两年,那位大官的儿子已经成了一名剑道高手。他四处寻觅禅海,终于发现了他,要置他于死地。禅海平静地对他说:"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给你。但是,请让我挖成这条隧道,等到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杀了我。"于是,这位大官的儿子就耐下性子等待那一天。

时间一天天过去,禅海仍在不断地挖着。一晃又是几个月,大官的儿子等着感到十分无聊,便开始帮禅海挖掘。等他帮了一年后,对禅海的坚强意志十分钦佩。

隧道终于挖成了,人们可以从它里面安全通过。禅海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长吁一口气说 :"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现在请你砍去我的头吧。"

那位年轻的复仇者满眼含泪,动情地说道:"你是我的老师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师的头呢?"

袁了凡居士说:"远离过亦是积善。 改过与积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播种自己收获 。"每个人都有业障,行善积德可以消业障, 消业障就是得福。 "福"是从善行来的,行善是因,得福是果,业障没除,福也不易得到。业障消了之后,善果就会显现。

所以,我们时时处处不忘行善。《太上感应篇》说;"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日行-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持不懈,必定会"百福骈臻,千祥云集"。


微信视频号:清音摆渡 | contact@abcxyz1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