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苏轼之死

有声读物 苏轼 | 演播:康震 | 2010-02-15

01:25处,少年哲宗。康震所举的,用来说明哲宗心胸小的例子显然不能服众,反倒让我觉得哲宗虽年少,但有大志,与下文所描写的相符。小康似乎过分喜爱浪漫苏轼,所以迁过于哲宗。哲宗命短,是不是志大才疏,只会纸上谈兵我不敢说。但我肯定的是,苏轼虽大才,却缺少“只问牛喘不问横道死人”的大政治家的魄力与见识。路是自己走的,怨不得旁人。

宋哲宗赵宋哲宗赵煦即位时只有十岁,虽然年纪很小,但坐在朝廷上却是神情庄重,言谈举止不失帝王风度。史书上说他“天表粹温,进止中度”。

一次在大殿上,有个太监拿奏折时,不小心把宋哲宗的头巾碰掉了。当时,宋哲宗才剃过头,头巾突然掉下来,头皮显得明光发亮,看起来滑稽可笑。殿上的大臣都忍俊不禁,只好低着头装作没看见。太监也吓得惊慌失措,站在那里不知道如何是好。旁边另一个太监急忙拾起头巾,重新给宋哲宗戴上。宋哲宗始终坐在那里,不发一言,不动声色,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散朝后,宫内总管过来请示如何处理那个太监,宋哲宗这个时候反而微笑着说:“区区小事,不必计较。”对这个无意出错的太监不再进行追究。

后来,辽国派了一名使者来觐见宋哲宗。宰相蔡确考虑到辽人的长相看起来有些特别,而且衣着打扮和汉人也不一样,担心年幼的宋哲宗见到后害怕。于是,蔡确就提前给宋哲宗详细讲解辽人的各种情况,请皇帝见到辽人后不要感觉惊奇,免得失态。宋哲宗听着,毫无表示。蔡确不放心,又反复讲了好几遍。等到蔡确不说话了,宋哲宗这才板着脸问:“这个辽人是不是人?” 蔡确当时没有明白皇帝的意思,应声答:“当然是人,是属于其他种族的人。”宋哲宗冷冷地说:“既然是人,有什么可害怕的。”蔡确愣了半天才回过神,知道这个小皇帝不简单,赶紧行礼退了下去。宋哲宗虽然少有大志,但寿命不长,年仅25岁就病逝了,是北宋寿命最短的皇帝,也是葬在巩义陵区的最后一个北宋皇帝。 -- 摘自:大河网-大河报

15:17处,苏轼的养生保健

晨起,盘腿而坐,先叩齿、搅海、鸣鼓各数十次,随后吐故纳新,待气满胸,再徐徐而出。然后用手依序按摩脚心、脐下、腰脊间、眼面、耳项,直至发热,最后按捏鼻数次,梳发百余次。

苏东坡亲自实践后苏东坡亲自实践后感觉"此法甚效,初不甚觉,但百余日后, 功效不可量。比之服药,其效百倍"。

另外,晚上睡觉前,用热水充分泡洗手和脚,使之温热充血,约10分钟左右,能通过神经反射使上呼吸道、鼻咽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局部抵抗力增强。八段锦其实就是一次全身按摩,认认真真做一次,通常要半个小时。苏东坡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说头几天练习八段锦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百十日后,功效不可量,胜过用药百倍。

医学研究发现人早上起来,所有微循环都处于闭塞状态,心绞痛很容易发作,但做完八段锦后,就可保平安。

曾有一本书讲,一平方毫米的皮肤在安静状态开放10根毛细血管,热疗以后,可以开放到50根,按摩以后,可以从10根开放到300根———按摩的作用比热疗还大!

20:30秒,广州自来水 >>>>> 详细介绍

古代广州受海潮的影响,井泉水偏咸。到宋朝,城市发展迅速,人口剧增,供水矛盾突出,被贬惠州途经广州的苏轼向广州太守提出了引水入城的建议,他建议用竹筒引蒲涧水入城,是广州最早的“自来水”规划蓝图。苏轼当时亲自参与总体规划,解决了广州城居民的饮水卫生问题,广州也因此成为全国最早有“自来水”的城市。

31:00秒,只有坦坦荡荡的人才能说出的一句:“吾生无恶,死必不坠”>>>>> 详细介绍

三天后,苏东坡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很坦然地说:"吾生不恶,死必不坠。"说自已一生没有做过坏事,死了也不会下地狱,要孩子们千万放心,无须悲伤。后又给孩子们交待说自已逝世后一定请二叔(苏辙)写墓志铭,要把我同你们的母亲合葬在嵩山等。三个儿子听父亲己在安排后事,只有泪流满面地连连点头。然而此刻的苏东坡,反而显得轻松地安慰孩子们说日子还长,务必多思上进,要有君子之风,并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啊。十天前,苏东坡就已给杭州老朋友维琳方丈去信云:"岭南万里不能死,而归宿田野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夫? 然生死亦细故尔,无足道者。"表明自己在岭南未能被奸臣害死,而回到归宿之乡方患不起之病,这或许就是命吧? 故尔自已对生死也无所谓了之心情。 

七月二十八日苏东坡的呼吸愈来愈短促,亲朋都在房中守着他,照习俗用棉花放在鼻孔探测他的呼吸。长老贴在他的耳边说:"现在静心地想想来生吧?"苏东坡无力地低声道:"西天也许存在,不过去了也没用了。"站在一旁的钱世雄好心地补充说:"一定要试试为好。"不少亲朋也都这样劝他。但是苏东坡仍然认为道家的"解脱在于自然"有道理,所以他慢慢低声地回答说:"试就不对了"这句话。而这句话,也就成了他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了。苏迈上前问父亲还有什么吩咐,苏东坡没有再回答什么,就平静地闭上了双目,脸上留着安祥的神态。苏东坡在众多亲朋的陪伴下,安然地离开了坎坷的人世,享年六十四岁,准确的说应该是六十四岁半零二十天。

一代文星陨落了,他曾任职的地区“淅西、淮南、京东、河北、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与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资嗟出涕。大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惠才佛舍。”李方叔在为苏东坡写的祭文中,还叹惜与赞誉道:"道大难容,才高为累。皇天厚土,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苏辙根据哥哥的遗嘱,将哥哥和嫂嫂王闰之的灵柩合葬于汝州钓台乡小峨眉山。并为哥哥撰写了<<亡兄端明墓志铭>>,记叙了苏东坡才华横溢、正气凌然、以民为友之坎坷人生。


微信视频号:清音摆渡 | contact@abcxyz123.com